求职就是投资。如果用我们宝贵的青春时光换来的仅仅是些钱的话,那获得的价值是最低的。青春时光应该是用来换取宝贵经历经验的,经验别人拿不走,这样的回报率才是最高的。我宁愿一开始只要能维持生计的工资,但是却能让自己不断学习成长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
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过来人心里面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如果选对了第一份工作,它可以为你节省很多时间,让你的职场之路走在别人的前面,别小看这些时间,你会明白它的重要性的。如果选错了意味着什么。可以试想一下,意味着你可能从事着一份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得过且过,年纪轻轻就享受着安慰舒服的工作模式,没有任何学习成长,职场道路的不顺畅,格局思维等等方面也会受限制,时间一长,就把人整废了,时间也浪费了,也许是1年,2年,3年........。
在我们去找工作之前存在一个很关键的东西,就是对于职场的认知。这也是我们会走弯路的一个主要原因。
记得刚毕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逼,又没有人指点自己。于是就凭着这一股冲劲去找工作了,管你什么行业,什么职业,什么岗位,什么公司,管它专业对不对口,反正也不喜欢。找到一个工作,就觉得自己老牛逼了,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认可了。
那怎么选择我们的第一份工作,来看看我们常见的一些选择工作时会去考虑的东西吧。先贴个图。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你不一定能找到对应的点,纯粹的从兴趣爱好出发是不具备可行性的。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你喜欢动漫,外部环境根本就不给你提供这个机会。再举个例子,就算今天,动漫动画和金融分析在一些大城市会有一定机会,而你想再往小地方走,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你想做这两个行业,或者你想去小城市,都是没有机会的。至少,在大城市,才有这个机会。
所以,地域的因素也使你的选择有了局限。
根据专业去选?
我想问一句的是,有多少同学毕业后是从事自己专业方面工作的?有的同学毕了业就去考公务员,也有的大学期间考了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去当老师了,还有的考个会计证去当会计了,也有直接创业,或者家里面已经安排好了的。最后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在选择专业之前是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吗?
根据性格去选?
之前看到过这么一段文字,说在35岁以前,大部分人的性格都还没有定型,没有成熟。顺境和逆境的结合才能促使我们的性格变得成熟。
总结4点:
1、性格都是可塑的,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很多可以塑造自己的机会;
2、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将对你的性格有所影响;
3、未来所经历的任何事情都会是你性格沉淀的“功臣”;
4、任何工作做到85分的时候只和勤奋有关,与你的性格没有必然联系。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在我们找工作时,几乎都会听到老师说这么一句话: “先就业,再择业”,我想说这不是完全正确的。在今天,找一个养活自己的工作并不难,关键方向性才是第一位,还要学会为自己考虑的长远一些,你希望未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然后怎么做才能实现,怎么落地。
你在一个有前景的行业里,在一个小公司,从一个基层的前台做起,一个基础的岗位做起,也比去一个没有前景的公司要好。
大城市or小城市?
即便不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应该选择留在重庆、成都这样的重点城市。大城市虽然机会多,外部资源强大,但是生活成本高。与此同时,很多产业和机会也在向二三线转移,资源等等配备也相对合理,生活成本也相对来讲低一些。
大公司or小公司?
大公司
1、公司相对稳定,很多工作程序都流程化了,有稳定的盈利模式;
2、做事情相对“有套路”,会有较正式的培训;
3、有相对清晰的晋升机制;
4、做的工作相对螺丝钉,一个萝卜一个坑;
5、存在论资排辈的情况,晋升空间相对小
6、相对来看,人际关系复杂
7、风险相对小、机会相对少
小公司
1、公司相对不稳定,随时面临生存问题
2、一个人身兼数职,得到比较快的能力增长,前提是你能迅速吸收知识
3、如果公司发展快,你薪资和能力也会随着增长
4、相对少的办公室政治,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
5、能直接接触到CEO,这就要我们找一个三观正的老板。
6、做事情很灵敏,小步快走,能者多得
7、风险相对大、机会相对多
这么多行业该选择哪个?
选择行业我们要学会去判断这个行业是否有好的发展前景。很简单道理:看需求是否是强需求。什么是强需求,就是必须得用,不用你过不下去。不吃饭你就挂了,吃饭是你的强需求;衣服你得穿吧,不穿衣服你还能出门?服装是你的强需求;你要有一个住的地方,有个为你遮风挡雨的房子吧,房子是你的强需求;人都会得病,去医院看病对你来说是强需求。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评价标准,知道一些强需求的行业,比如在线教育、医疗将康、汽车交通、房产家居等等。
这么多岗位该选择哪个?
我们刚毕业的时候,都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的角度出发去找工作,而没有试着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比如从行业,其实行业的重要性是大于职业的。还有的不喜欢自己本专业方面的工作,那就更加不知所措了,直接就去选择从事门槛相对来说最低的岗位销售。
选择的标准也挺简单的,别做一个纯粹的执行者,螺丝钉,做一个可以解决具体问题的人。如果一开始是去做一个执行者,也要做一个擅于思考和学习的执行者。
业务性岗位:例如市场和运营岗位,都是公司的核心岗位,这类岗位适合喜欢创新,谋求更大发展的人,将来最容易自主创业。
服务型岗位:发展相对有限一些,工资也较低一些,但是如果你喜欢并善于和人沟通交流,这类岗位很适合你。
支持型岗位:也可叫做功能型岗位,例如法务、人事等,专业性强,薪资相对于服务型岗位高一些,如果你想垂直纵向发展,有朝一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类岗位很适合你。
从事哪个岗位并不绝对,是一个选择、从事、反馈和不断调整的过程。
行业大于职业,先选择行业再选择职业。雷军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自己未来的发展怎样,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关键因素是,公司所在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自身是否能在一个行业有所沉淀,就算你选择对了行业公司,自己不加把劲也是白搭。很多人工作了几年,在HR面前看来仍然是一张白纸,就是因为没有沉淀,没有沉淀就没有成长,没有成长就没有正向的反馈,时间一长,就会质疑自己,丧失信心,想着逃避,随波逐流,安于现状。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如果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一些小瑕疵就可以忽略不计了。